2025年2月21日,人民日报整版聚焦广东省佛山市。在《让政策尽知尽享 助企业向新而行》的新闻专题中,报道了季华实验室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高效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与成果转化,助力佛山企业降本增效,向新而行。
季华实验室相关内容摘引:
“获取难”?建立研发仪器开放共享平台,降低企业产品研发成本
一大早,诺普公司技术部工程师彭涛驱车来到地处佛山市南海区的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准备对团队最新研发的3种半烧结银导电胶样品进行检测。这里,有他提前一周预约使用的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套上鞋套,进入实验室。技术人员接过彭涛递来的小玻璃瓶,把里面的“银色泥浆”滴到硅片上,低温烘干后装入电镜样品仓,抽真空,调节测试参数。随即,一旁的电脑屏幕上,一根根银线清晰呈现——这便是半烧结银导电胶在纳米级尺度的形貌。
“换个角度,再放大一点。”仔细观察后,彭涛提出要求。技术人员切换位置,继续放大后调整焦距,一根根银线变得更粗,形貌更加清晰。
半烧结银导电胶由银粉与树脂混合而成,多用于电子元器件的封装。产品在纳米级、微米级尺度的形貌,对其导电性能等影响很大。因此,样品研制成功后,需要检测微观形貌。
经过3个小时检测,彭涛带来的3种有着细微差别的导电胶样品,均得出了精确详实的检测数据。当日下午,彭涛和同事便可根据这些数据,进一步微调原材料配比和生产工艺。
彭涛说,诺普公司生产的都是为客户个性化定制的非标产品。过去检测样品时,只能送到外地的检测机构,有时光排队就要1个月。
在佛山,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然而,不少科技型企业面临研发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不足问题。
“研发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检测、验证产品性能,但研发仪器特别是高端精密仪器价格高昂,还要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许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应资金和人才。”佛山市科学技术局综合规划科科长聂波介绍,2023年10月,科学技术局出台政策,推动全市研发仪器开放共享。
为使政策加快落地,“创享易”设置研发仪器开放共享专区,涵盖全市1362台(套)研发仪器信息。登录专区,这些仪器的产地、规格、型号、主要功能、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联系方式、预约服务网址等一清二楚,有需要的企业可快速对接并预约使用。
前不久,彭涛在专区看到,季华实验室的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开放了共享服务,当即预约,很快便得到了可以使用的消息。“比起送外地检测,如今研发成本大幅降低,加快了研发进度。”彭涛说。
“借助仪器共享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可以用较低的创新成本获得较大收益。”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实验室工作科工作人员张建杰为此成就感满满。
“落地难”?“一户一策”精准服务,推动政策落到实处,引导资金投入科技型企业
攻关4年,获得各类专利100余项……前不久,季华实验室研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实现转化应用,所获企业股权奖励,科研团队占70%。
有关政策规定,科研机构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权形式给予个人奖励的,获奖人在取得股权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在按股权比例获得分红或转让股权时,才计算缴纳。
“将纳税义务推迟到获得实际资金收益时,可以让科研人员在没有资金流出的情况下持有股权,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在季华实验室知识产权处处长徐志丹看来,这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好政策如何具体操作、落到实处?季华实验室没有经验。
“‘创享易’项目团队知晓后,为我们提供了‘一户一策’精准服务。”徐志丹告诉记者,团队组织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三级税务部门专业人员,成立线下服务小组,上门排忧解难。
按照税务人员的政策辅导,季华实验室向税务机关备案,报送《科技成果转化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备案表》,并完善技术成果价值评估报告、股权奖励文件及其他证明材料留存备查。完成相应步骤后,科研团队成功享受到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
来源:人民日报